本刊記者/邵慧力 趙松波 王文文
“保護健康,造福社會”,新華制藥廠自成立以來一直踐行著這樣的企業使命,在醫藥行業的大風大浪中激流勇進,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把建廠初期“救死扶傷”、“救中國于危難之中”的紅色精神傳承至今。由于始終本著“為老百姓服務”的宗旨,新華制藥廠在消費者心中贏得了良好口碑,在醫藥行業中樹立了榜樣。歷經72年風雨滄桑,于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我國大型骨干制藥企業、全球最大的解熱鎮痛類藥物生產與出口基地,以及國內重要的心腦血管類、抗感染類及中樞神經類等藥物生產企業,在我國化學制藥行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公司是H股、A股上市公司,目前旗下有9家控股子公司。是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品牌。
有因方得果。新華制藥作為中國最早的化學合成制藥廠,作為比共和國誕生還早6年成立的八路軍制藥廠,新華制藥有著其他制藥廠所無法比擬的歷史積淀和貢獻。但新華人從不以“功勛藥廠”自居,不驕傲自大,不安于現狀。新華人以此為基石,艱苦奮斗,完善質量體系,勇于創新,在發展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始終保持著斗志昂揚的姿態。
為了更好地還原新華制藥的成長歷程,記者轉動時光的齒輪,把歷史的時針撥回到72年前,那一段關于新華制藥的故事—
赫赫戰功 墊起品牌基石
1943年前后的膠東抗日根據地,戰爭形勢十分嚴峻,日本帝國主義在做著失敗前的垂死掙扎,戰事頻繁,部隊所需的軍事物資極為缺乏,由于敵人的封鎖,醫護用品、藥品的來源更加困難,戰場急救的基本衛生材料都供應不上。前方急需藥品,為了保障和搶救戰士的生命,時任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將軍、參謀長賈若瑜將軍召集軍區衛生部的領導,要他們拿出一個方案,解決戰時的藥品供應問題。1943年11月1日,時任膠東軍區衛生部部長張一民、政委袁榮抽調18名有一定醫藥知識的八路軍戰士,在煙臺的牙前縣后垂柳村成立了一個制藥小組,進行藥品的研制和生產,以解決藥品緊缺的燃眉之急,這就是新華制藥廠的前身。1944年3月,制藥小組遷到了乳山縣崖子鄉井口村,招收了一批男女青年,并購置了毛驢,開始用畜力代替人力碾藥。此時,還選調原銀匠出身的護士蔡金章手工打制出了手術用的鑷子、探針等醫療器械。1944年5月,制藥小組人員已發展到70余人,分為四個工組:制藥組、燒酒組、器械組、丸藥(中藥)組,同年10月,為應對敵人大規模的掃蕩,藥廠遷入四面環山的東夼仲家,膠東軍區衛生部正式命名制藥組為“新華制藥廠”,到解放戰爭時期,新華制藥已有近700名制藥工人。
作為我黨創辦的制藥廠從建立之初,新華制藥就把自己和祖國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新華制藥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卓越的貢獻。解放戰爭中,新華制藥是山東境內唯一能夠生產制劑的制藥廠并充分供應滿足了革命戰爭的需求。1947年,陳毅、粟裕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說,華野數十萬軍隊的西藥全靠膠東。昌濰戰役前,許世友在關于戰役準備的命令中指出,一般傷員應每人注射破傷風、抗病毒或血清,各縱隊如用完,迅速派人來領取,供應十分充足。
新華制藥中“新華”二字有著嶄新的時代意義,那時,延安已有“新華社”,“新華”其含義就是要用新中國取代舊中國,要建立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華,新華制藥廠要成為新中華的制藥廠。
如今的“新華”商標已深入人心,可謂是家喻戶曉,成為新華制藥的品牌。
質量至上 夯實品牌基礎
質量是根,品牌是花,沒有根之豐碩,哪來花之綻放?新華制藥歷經72年在行業中屹立不倒,僅僅有歷史的支撐遠遠不夠,還需要過硬的質量作為堅強的后盾。一代代的新華人始終堅持“產品質量關系企業生命、藥品質量關系人的生命”的“兩個生命”質量理念。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醫藥市場,新華制藥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精益求精,在藥品檢測儀器設備的投入上更是舍得花錢,時時刻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老百姓都形象地稱新華制藥的產品為“放心藥”。
高質量來自制造全過程的艱苦、細致和扎實,來自科學而嚴格的管理。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在新華制藥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下,質量上取得的成績不斷被刷新。
20世紀90年代,新華制藥在全國首批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先后共有23個產品獲省部級以上優質產品獎,其中3個產品獲國家金質獎,3個產品獲國家銀質獎,多個產品獲山東省名牌產品。新華制藥是國內首家通過ISO9001、ISO14001、ISO10012三項認證的醫藥生產企業。目前新華制藥所有在產原料藥產品、制劑劑型均通過了國家GMP認證,獲得了淄博市第一屆市長質量獎。布洛芬、甲氧芐啶等9種原料藥通過歐盟COS認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14個產品通過美國FDA認證。2011年8月,片劑通過英國衛生部和藥品與保健產品管理局 ( MHRA)審核認證,該認證在27個歐盟國家共同有效。從此,新華制藥的制劑產品有了通往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與英國合作伙伴合作的3年來,新華制藥在合作伙伴的綜合評分上均為100分。2014年初,新華制藥注射劑又通過了國際藥房協會(IDA)現場檢查,成為符合WHO-GMP標準的合格供應商,標志著新華制藥制劑生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至此,新華制藥的片劑、注射劑都拿到了通往國際規范市場的通行證,進一步打開了制劑出口規范市場的大門,成為全國首批15家實施制劑國際化戰略先導企業之一和全國制劑出口十強企業。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新華制藥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GMP要求進行質量體系建設是分不開的。新華制藥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引進了美國和歐洲的GMP,逐步按照歐美GMP規范和ICHQ7來指導生產。當ICHQ9/質量風險管理、ICHQ10/質量管理體系、QbD/質量源于設計等質量理念剛剛在歐美盛行時,新華制藥就及時引進吸收,并依此為指導來更新自己的質量理念和管理體系,強調質量貫穿于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對產品的質量進行全程設計、風險管理,以此減少質量差錯的概率。新華制藥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改進是與國內、國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手段的不斷進步是同步同行的。
在新華制藥,每一個員工都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好藥是造出來的”、“每個人都與好藥有關”,這是他們自創自勉的質量格言。新華制藥把質量視作立企之本,對于質量品質的不懈追求使企業長久不衰,持續發展。
科技創新 保持品牌活力
新華制藥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創新視作公司發展的不竭動力。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創新成為新華制藥搏擊市場的法寶,屢創傳奇:1944年12月,新華制藥就成立了研究室,開展技術創新與研發工作;1953年,新華制藥研制出新中國第一臺搪玻璃反應罐,奠定了中國現代制藥工業的設備基礎;1955年,新華制藥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化學合成原料藥生產車間—非那西汀車間;1956年,自主研發生產的斯銻黑克撲滅了肆虐中國的黑熱病;1978年,“斯銻黑克和咖啡因重大工藝改進”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進入新時期,科技創新更是為公司提供了強大發展動力。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公司每年研發投入近億元,經過多年巨額投入和不懈努力,目前,公司擁有藥品生產文號400個,其中國家一類新藥文號8個,二類新藥文號21個,獲得授權專利164項。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公司將抗腫瘤類、心腦血管類、抗感染等前沿藥物作為研發重點,目前100多個新藥研發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公司已成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骨干企業,是第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有院士工作站、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學者”崗位,建成了重大抗腫瘤藥物等五大技術創新平臺。公司與淄博高新區、山東大學共同建設了國家級科技孵化中心—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依托“泰山學者”崗位組建了生物技術團隊,啟動重大創新藥物—偶聯單抗項目的研發。積極參與了淄博高新區在美國硅谷生物醫藥孵化器的籌建和管理。科技創新,讓新華制藥的積淀更加醇厚,讓新華制藥發展的動力愈加強勁。正是基于新華人高瞻遠矚、敢于突破、永不固步自封的精神,新華制藥才得以長盛不衰,蒸蒸日上。
新華制藥的故事還在繼續,新華制藥的紅色精神依舊延續。我們有理由相信,新華人在“質量至上,科技創新”的支撐下,必將緊扣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把握行業發展騰飛的機遇,越做越強,實現新的飛躍!
刊登于:《科技創新與品牌》雜志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