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好孩子”,這是我童年的誓言,每每受到父母的責罵,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冷眼,我總是在心里告訴自己,我會做個好孩子,一定不會讓老師和父母失望。拿到這本書,在工作之余細細品讀,仿佛回到了童年,能夠理解文中主人翁金玲的心理感受,以及每一次考試后成績不理想卻還要面對父母、老師、同學內心的那種煎熬。可是現在身為母親的我又能夠體會到文中金玲媽媽望女成鳳的殷殷期望,也能理解她因為這種期望而焦急的心情,和在金玲看來卉紫媽媽一些不可理喻的做法。
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是嚴格的,有時候可能近乎于苛刻,因為她以為只有這樣做才能鍛造好孩子,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更優秀。所以生活中的媽媽在極力扮演著“刺猬”媽媽,自己以為是為了孩子好,相反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讓孩子反而更反感,不但沒有起到正面影響,可能還成為孩子的負擔。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想做個好媽媽。
在《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中,主人公金玲在生活中對老師的關心和同學的友善、對父母的理解以及對他人的信守承諾都證明她是個好孩子,在學習上,她的作文非常優秀,但是她的數學分數卻讓她難堪,她為此傷心過,努力過,也為此做過一些善意的“欺騙”,但是并不意味著她沒有能力做到最好,她是聰明的,而她缺乏自信。對于思維敏捷、知識面寬廣的金玲來說,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她需要自信、鼓勵和認可,而在文章最后金玲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證明自己是最棒的。伴隨著金玲媽媽矛盾起伏的心情,我也聯想到我自己的種種行為。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太主觀,對孩子的理解比較片面,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而對她的嚴格要求也大大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需要你認可她,無論是優秀的一面還是不足之處。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拿出一顆寬容的心、十足的耐心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因為她們也渴望得到理解,渴望與父母溝通。如果在孩子面前我們降低姿態,不把自己作為父母,而是作為孩子的朋友,我們會更加貼近孩子的心靈,會和孩子相處的更加融洽。
與孩子共讀一本書,我受益匪淺,在讀書中與孩子展開討論,使我們之間更加貼近,相處也更加融洽。生活中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向孩子們學習,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做我們心中期望的好孩子,我們也要做孩子們心中的好父母、好老師,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鼓勵和更多的認可,讓孩子們鼓足勇氣,信心十足的向前沖。(高艷 新華制藥計量電氣部)